描述
- 項目概況
- 項目選址
本項目最終選址位于臨港新城NHC105社區(qū)內,北至C3路(環(huán)湖三路)綠化帶,西至臨港大道綠化帶,南至春漣河與公共綠地邊界,東至臨港大道東約394米。本項目選址周邊環(huán)境優(yōu)越,符合天文館建設要求。
- 項目定位
- 總體定位
打造一座以提高公眾科學素養(yǎng)為使命,以巡視宇宙科學前沿、實現震撼展示體驗、構建獨特天文教育為重點,以現代化展示教育理念構建的天文科普傳播平合。
同時,上海天文館目標成為一個時代特征鮮明、天文知識豐富、強大科學傳播能力、廣受公眾喜愛的專業(yè)類博物館,既有“人有我強,引領示范”的一流性,更有“人無我有,與眾不同”的獨特性場館,作為上??萍拣^的又一個分館,與上海自然博物館一起更好地詮釋“三館合一”的關聯性和優(yōu)越性,更有效地向公眾傳播“自然·人·科技”的大主題。
- 功能定位
天文學是一門大眾科學,上海天文館的最核心功能和最終目的是大眾科普教育,提升全民科學素質,具體聚焦在以下三大功能:
收藏展示(基礎)—通過采購、征集、租賃、捐贈和復制等多種渠道收集包括珍貴隕石標本、月巖標本、最新航天科技展品、經典觀測儀器(古觀象儀、水運儀象臺、各式日暑、帕蘭子午儀等)等品類多樣的展品、藏品,向公眾傳遞最新的天文與空間科學知識;通過現代數字媒體手段實現震撼逼真的觀展體驗,激發(fā)公眾對天文的好奇與喜愛??破战逃?核心)—強化科普與教育、旅游等的結合,合理構建展示教育,積極拓展活動教育,為不同需求的學生提供多層次的教育載體,以培養(yǎng)學生發(fā)現問題、獨立思考、解決問題的能力,以進一步提升公民基本科學素養(yǎng)。觀測研究(支撐)—利用步入式太陽望遠鏡、1米級反射望遠鏡、激光探月儀等現代先進觀測設備,搭建全球星空實時觀測館際互動平臺,館臺合作建立約10人左右的天文科普研究隊伍,為天文館的科普展示、內容策劃和教育活動提供最前沿的科學支撐和觀測體驗。
- 項目建設內容及規(guī)模
本項目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新建1幢3層主體建筑(地下1層),建筑面積35369.85平方米;1幢1層青少年觀測基地,建筑面積911.5平方米;1幢1層廚房餐廳(地下1層),建筑面積944.3平方米;1幢3層大眾天文臺,建筑面積467.47平方米;1幢2層魔力太陽塔(地下1層),建筑面積396.5平方米;1幢1層垃圾房,建筑面積74.29平方米。項目總建筑面積38163.9平方米,其中地上建筑面積為25636.92平方米,地下建筑面積為12526.98平方米。
- 項目建設周期
上海天文館2013年10月項目建議書送審,2014年1月獲得上海市發(fā)展改革委員會立項批復;2015年9月獲得上海市發(fā)展改革委員會可行性研究批復;2016年7月獲得上海市住房和城鄉(xiāng)建設委員會初步設計批復;2016年10月獲得施工許可證,建設工程項目實際2016年11月份動工,計劃2019年7月完成建安工程,建設周期約為兩年八個月。建安工程完成后,開始內部布展,展示工程預計2020年完成。場館計劃2021年正式對外開放。
上一頁
上一頁